6月14至15日(五至六)晚上7时30分
6月16日(日)下午2时30分
香港文化中心大剧院
附中英文字幕。
观众务请准时入座,迟到及中途离座者须待中场休息或适当时候方可进场/返回座位。
节目查询 : 2268 7325(节目)/ 3166 1100(票务)
购票 : 3166 1288 / www.urbtix.hk
粤剧红伶罗家英酝酿十年的跨界力作,以法国名剧《大鼻子情圣》为蓝本重新编成粤剧,把法国战场改写为明朝土木堡之变,透过机智动人的书信传情故事,为今届戏曲节打响头锣。
集编、导、演于一身的罗家英,将联同汪明荃及新剑郎等倾情演出。罗家英担演大鼻子情圣朱不凡,情深意重,为爱默默守候;汪明荃以花衫应工徐绮珊一角,聪慧清丽,才艺超凡;新剑郎饰演的朱翊豪为爱牺牲,为国奋战。三位资深粤剧艺术家戏路纵横,细腻演绎波谲云诡的朝野纷争及面对情义难全的复杂心情,编排缜密扣人心弦,充分发挥戏曲的魅力,冀由传统粤剧缔造当代新作,展现粤剧兼容并蓄的特质,巧妙契合香港作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使命,别具意义。
14-15/6 晚上7时30分
16/6 下午2时30分
新编粤剧《大鼻子情圣》
编剧、导演及艺术总监:罗家英
音乐领导及设计:彭锦信
击乐领导:游龙
灯光设计:萧健邦
剧本顾问:张可坚
布景设计:袁志豪
主演:罗家英、汪明荃、新剑郎、温玉瑜、吕洪广、王希頴
编剧的话
近年来,我改编及创作了不少粤剧,包括《李广王》、《德龄与慈禧》和《修罗殿》等。电影、舞台剧甚至莎士比亚名著都是我的灵感来源。这些作品的经验积累,更坚定了我改编《大鼻子情圣》为粤剧的决心。坦白地说,改编这出剧是对自我极限的一种挑战。粤剧表演传统要跟梆黄、对平仄,演唱者又要依字行腔,这些规格为改编过程增加了不少难度和挑战。
《大鼻子情圣》原著是讲述一段萌生于法国与西班牙交战时期的书信传情之恋,故事感人肺腑,深深烙印在我心中;十载魂牵梦萦,终于下定决心将这部佳作改编成粤剧。我特意把新编粤剧《大鼻子情圣》的背景设定在明朝土木堡之变。
明代,一个充满动荡的时代,同时亦是戏曲盛行的时代。在戏园子的引领下,把故事完整呈现,将观众带入这段世纪之恋最为恰当。神机营的队长朱不凡与知己兄弟朱翊豪,同时爱上才貌双全的郡主徐绮珊。朱不凡因为有一个异于常人的大鼻子而自卑,不敢向郡主表白。相反,朱翊豪则俊朗不凡,可惜一见女子便畏羞,亦不敢接近郡主。不凡见状便替翊豪代笔写情书,以书信代他传达心意,同时借此抒发自己绵绵不绝的爱意,把自己对郡主的倾慕,写成一封封动人的情书。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由此谱写而成。
剧情介绍
故事讲述男主角朱不凡因生有一个大鼻子,其貌不扬。他与俊朗的知己兄弟朱翊豪同时爱上郡主徐绮珊。翊豪不敢示爱,不凡请缨代写情书,署名虽是翊豪,却寄托着不凡的真挚感情,这些情书深深感动了绮珊。
后翊豪战死,绮珊到庵中静修,不凡定期前往探望。一次绮珊请负伤的不凡读信,却发现不凡竟能背诵翊豪写的情书,才明白不凡的深情。重伤的不凡表白后,最终无憾而逝。
每场节目长约3小时30分,包括中场休息15分钟。
粤剧
粤剧又称「广东大戏」,早于清代晚期已流行于广东一带,以粤语演唱和念白,流行于粤方言区如广东、广西、香港、澳门等地,充满广府地域色彩。
自形成以来,粤剧融合其他剧种的弋阳腔、昆腔及外省戏曲的腔调,以梆子和二黄为主要板腔音乐,行内称为「梆黄」,再加入广东民间的说唱及音乐,形成其独特的艺术风格。今天的粤剧行当精简为六柱制,即文武生、正印花旦、小生、二帮花旦、武生和丑生。
粤剧不单是一种表演艺术,亦会以地方酬神的「神功戏」形式出现,例戏为其特色之一,甚具社会文化价值。在发展过程,粤剧中西并蓄,于2006年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更于2009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。